記者馬夢婭 攝影記者詹松
武漢市長大的孩子,對龍王廟絕不陌生,但卻很少人知道,龍王廟公園里深藏著一座龍王閣,其間有一座民間博物館——龍文化博物館。5月18日,位于江漢區(qū)龍王廟公園內(nèi)的中華龍文化博物館內(nèi),迎來了3件銀光熠熠的“鎮(zhèn)館龍刀”——海陸空儀仗指揮刀、新中國成立六十周年閱兵指揮刀、天安門升旗指揮刀。這3把“龍刀”,均由專利所有人沈從歧捐贈。
5月23日,記者慕名來到了龍文化博物館,一睹“龍刀”風采。這3把刀外形相同,長度均為1米,寬2.5厘米,工藝精湛、圖騰典雅,包容了多種文化內(nèi)涵。
制作人沈從歧介紹說,3把刀只在刀鞘略有區(qū)別。刀鞘底部按照其用途不同,刻有不同字樣。新中國成立六十周年閱兵指揮刀的刀鞘上刻有九條龍,而另外兩把的刀鞘上僅一條龍!熬艞l龍的刀鞘上九條龍都是鍍金的,僅在特殊場合使用一次。一條龍的刀鞘是在鈦合金上手工雕刻出的,永不脫落和褪色,可以長久使用!
“龍刀”的刀體均用鈦合金鋼制成,刀刃筆直堅韌,光彩照人。刀的護手處金光閃閃,正面看像展翅的鳳凰,側(cè)面看像一只金色的和平鴿,展示了中華民族的堅強不屈以及對和平友好的渴望。真皮包裹的手柄,頂部嵌有一顆大的紅寶石,象征著中華人民共和國,四周環(huán)繞34顆紅色小寶石,代表著我國包括臺灣省在內(nèi)的32個省、自治區(qū)、直轄市和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qū)。整個刀體共鑲有56顆小寶石,象征著生生不息的56個民族。
龍王廟有座“龍寶藏”
沈從歧之所以愿意把這珍貴的禮物捐贈給中華龍文化博物館,正是看中了這里得天獨厚的文化氛圍與歷史環(huán)境。記者登上博物館三樓的觀景平臺,登高覽勝,兩江交匯的壯麗奇景盡收眼底,而黃鶴樓、晴川橋、南岸嘴、長江大橋等武漢經(jīng)典景點一覽無遺。
館長閘東山說,“我告訴沈老,兩江交匯的龍王廟,是江漢平原的眼睛,是大漢口的發(fā)祥地,既是中國城市少有的自然景觀,也是長江流域防汛的重中之重。這里建有龍王閣,還有龍文化博物館,是這三把龍刀最好的歸宿!鄙驈尼先诵廊粦剩埞ぷ魅藛T將刀從北京寄至武漢。閘東山表示,這批“龍刀”將向市民開放展出,大家可以在博物館領略歷史、感受軍威。
坐落在龍王廟公園的龍王閣屬仿清代北派風格,高20米,由三層閣樓建筑組成,非常雄偉壯觀,站在三樓舉目遠眺,視野格外開闊,與黃鶴樓、睛川閣遙相呼應。
走進龍王閣,到處都是以“龍”為主題的實物和字畫,尤其是一批國內(nèi)大師的墨寶,無不浸透著閘東山的艱辛與情感。在龍王閣大殿中央一塊蒼勁有力的“龍盤虎踞” 匾牌是著名作家賈平凹留下的墨寶。
在二樓的展覽廳里陳列著世界第一龍珠。2000年2月19日,在“中華龍騰”海內(nèi)外青年匯長城活動中,成龍先生揮舞著這顆重20斤的龍珠,引著長3048米(一萬英尺)、重14.46噸的世界第一巨龍在五彩煙霧中起舞……事后,成龍執(zhí)意將這顆龍珠贈送給這次活動的總導演王玉璽收藏。當王玉璽先生得知閘東山正在籌建龍文化博物館,并有意收藏這顆龍珠時,他與夫人楊華導演商議后,將這顆珍藏了13年的龍珠無償捐贈給了中華龍文化博物館。
像這樣的事例不勝枚舉,閣內(nèi)的一字一畫、一石一雕都是靠閘東山良好的人緣,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一件件、一幅幅地征集收集起來的。眼下,龍王閣共收藏關于“龍”字的書畫作品一千多幅,關于“龍”的各種物品2000多件。并與公園內(nèi)的“萬龍壁”“漢口文化墻”“漢口源點”“八龍獻瑞”等景點一起成為交相輝映的靚麗風景。
“龍文化”成江城別樣風情
“龍文化不是宗教,它是五千年中華文化精髓的積淀。”閘東山對記者回憶,當年致力于漢口龍王廟的恢復重建工作,曲折坎坷任重道遠。閘東山1952年出生于武漢,屬龍,中華伏羲文化研究會副會長,龍鳳國際聯(lián)合會副主席、中華龍文化博物館館長;作家、書法家、攝影家;漢口龍王廟“住持”。他說,自己一生和龍結緣,現(xiàn)在他已經(jīng)是全國幾個省市龍文化建設項目的顧問。
他曾多次給湖北省和武漢市的相關部門寫信、打電話,談規(guī)劃、談設計等。2006年,修建龍王閣的項目立項,中間雖然幾起幾落,2009年年底主題建筑終于建成,定名為龍王閣。2010年元月,龍王閣公園正式對外開放。新建成的公園總投資1.5億元,占地面積達16500余平方米,里面的亭臺樓閣掩映在紅花綠樹之間;“萬龍壁”“漢口文化墻”“漢口源點”“八龍獻瑞”等景點吸引了眾多游客前往參觀游玩。
在閘東山的藍圖中,龍王閣未來可成為世界華人公拜中華龍的主體建筑之一。如今,閘東山退休后干脆搬進了龍王閣,廢寢忘食全身心地研究龍文化,籌建龍文化博物館。他節(jié)衣縮食省吃儉用把自己的退休工資和積蓄全部投入到龍文化博物館的發(fā)展建設上,并準備身后無償交給國家。他幽默自嘲:我沒有其他愛好,只愛龍文化!
閘東山對自己的工作成績并不滿足,他總在思索:神秘的北緯23度上的三座廟宇曾經(jīng)何等繁榮,現(xiàn)如今,上海的城隍廟、南京的夫子廟繁榮依舊,而漢口“龍王廟”與龍文化,需要每個武漢人的關注和振興。他暗下決心:將繼續(xù)守候龍文化館,為漢口龍王廟的恢復重建傾注心血。
(作者: 編輯:連明明)